点击上方蓝字“青年文摘”
右上角“...”点选“设为星标”
(相关资料图)
添加★标不再错过推送
每天8点 12点 20点不见不散~
作者:张涔汐
来源:涔汐(id:zhangcenxi99)
前几天,我在直播的时候,有一个粉丝跟我连麦咨询。
她先吐槽自己的伴侣:
我先生喜欢把负面情绪带回家,每一次他把工作的愤怒发泄到家里,刚开始我还能接得住,但是后来我实在接不住了,也不想接着了。我觉得他太自私,他自己工作的愤怒,凭什么撒到我和孩子的身上?
然后直播间一片共鸣,大家都不想当伴侣的出气筒。
可惜很多人没有说话的智慧怎么办?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在家哪几种话不要说。
撒工作气的话不要说
我们说话的语言,表面上看只是说出去的话,其实说出去的是一种“能量”。
咱们进行场景模拟:
你今天因为迟到了,然后被老板骂了一顿,一整天你情绪低落。晚上回家后,你心里仍然挂着这件事儿,于是看到旁边在玩拼图的儿子,怒吼道:“作业写完了吗?一天到晚就知道玩儿!”孩子被吓坏了,哇哇大哭。
摄图网
然后你看到伴侣,又吼一句:
你看看这桌子这么脏,怎么擦的啊,你天天没事儿干吗?
本来,在你还没有回家前,家里是一片祥和,孩子专心玩儿自己的,伴侣哼着小歌在做饭。
你这一回去,立刻鸡飞狗跳,因为你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了。
大家反省一下自己,是不是也犯了这个毛病?因为把工作不顺心的气撒在家人身上,而破坏了家庭和谐。
怨气的话不要说
在家中不要常说怨气的话。
你看看你是否习惯说这几类话:
1. 一天到晚只知道花钱花钱,要不是你天天乱花钱,咱们能这样吗?
2. 我说的话你没有听到吗?你咋是这样的人啊?
3. 一天到晚不着家,不知道整天在忙啥。
4. 就挣这点儿钱啊,真没啥大出息。
5. 饭太难吃了,你不能做好点儿吗?
6. 你把娃带成啥样了,你咋当的爹/妈啊?
家庭和谐的一大杀手,就是家庭成员相互埋怨。
典型案例就是《都挺好》里的苏家。
苏母一天到晚对老公一大堆怨气的话,对女儿一大堆怨气的话,结果让苏家形成了仇恨式的兄妹关系。
伴侣亲属的缺点不要说
有些家庭不和谐,在于家庭成员喜欢去挑剔对方亲属的缺点。
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:
自己的母校再差,只能自己说不能别人说;自己的孩子再差,只能自己说不能别人说;自己的亲属再差,只能自己说不能别人说。
在家呢,伴侣之间有一种话不能说,那就是对方原生家庭亲属的缺点。
比如:
你可以挑剔我,但是不能挑剔我妈爸、我哥、我姐、我妹,等等。
很多家庭矛盾,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。
对方原生家庭的成员再差劲,你也不适合去挑剔。
自以为是的话,不要说
啥叫自以为是?
你没有调查,没有了解,想当然就给对方下评论,说出来的话伤害了对方,这就叫自以为是的话。
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。
家人之间,最怕被彼此冤枉。尤其是孩子,他们特别怕被父母冤枉,被父母不理解,怕父母不懂自己的心声。这会让孩子感受到无助。
摄图网
我曾经遇到一个小学生。
她跟我分享自己的家庭情况,父母“大吵三六九,小吵天天有”,每一次她放学回家之后听到父母火药味浓浓的争吵声,就想离家出走。
她的父母经常晚上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争吵,影响她的睡眠,导致她早晨起不来,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听课容易打瞌睡。
有一次老师把她在学校的情况反映给了父母,父母却一顿劈头盖脸把孩子骂一顿。
这就导致孩子状态恶性循环,家里父母吵吵嚷嚷,影响身心健康,导致学业差被老师呵斥,又被父母骂,自尊心受挫、无安全感,最后只好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发泄。
这个孩子有苦说不出啊,经常问我:“为啥父母不懂我的苦,为什么非要天天吵架?为什么不考虑我的感受?为什么不调查我学习为啥上不去,而是先把我骂一顿?”
这就是因为她的父母太“自以为是”了,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不说,做事情、批评人之前还不先思考下原委,以至于让事态恶性循环。
好好说话就是修行
看到这里,你有没有感觉,其实很多父母经常干这样的事儿?
夫妻俩整天吵吵嚷嚷,不顾及旁边孩子的感受,当孩子叛逆的时候,父母回过头不分青红皂白地教训孩子。
很多家庭鸡飞狗跳本质,其实都在于双方没有沟通的智慧。
摄图网
学说话需要三年,但是拥有说话的智慧需要一生。
语言是一种“能量”,好好说话就是修行。
作者:张涔汐,头发虽长,见识不短,
眼光虽毒,嘴巴不毒,以犀利的文笔,让你认知突围。
畅销书《你的努力,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》
个人公号“涔汐”(id:zhangcenxi99),个人微信:zhangcenxi999
▽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▽